选择排序
基本原理
- 扫描整个列表或数组(长度为n),找到最小元素,将其和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,此时最小元素在有序表中的最终位置上;
- 从第二元素开始扫描列表,找到最后
n-1
个元素中的最小元素,再和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; - 之后,在对该列表做第
i
遍扫描时(i
值为0~n-2
),在最后n-i
个元素中寻找最小元素,然后将之和 A[i] 交换; - 在经过
n-1
遍后,列表已序。
示例:
扫描这个7个数,找到最小数17,然后将其与第一个元素89进行交换,此时17已序;之后扫描剩下的6个数,找到其中最小数29,将其与45交换;接着依次找到34,45, 68,89,最后数组已序。
代码实现
伪代码:
|
|
python实现:
|
|
java实现:
|
|
算法分析
选择排序的输入规模是由数组中元素的个数n决定的。整个算法的基本操作是键值比较$A[j] < A[min]$。比较的执行次数:
$$
C(n) = \sum_{i=0}^{n-2} \sum_{j=i+1}^{n-1} 1 = \sum_{i=0}^{n-2} [(n-1)-(i+1)+1] = \sum_{i=0}^{n-2}(n-1-i) = \frac{(n-1)n}{2}
$$
因此,对于任何输入来说,选择排序都是一个$\Theta(n^2)$的算法,其中数组元素交换的次数仅为$\Theta(n)$,更精确点,是$n-1$次($i$循环每重复依次执行一次交换),这个特性使得选择排序优于许多其他的排序算法。
冒泡排序
基本原理
-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,依次比较相邻元素值,即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比较,若逆序,则交换位置;
- 第二个元素和第三个元素比较,若逆序,交换位置;
- 依次下去,则将最大元素移动到了最右端(“沉到最底部”);
- 再次从列表头开始依次比较相邻数,重复多次后,第二大的数已移到最右第二个位置上;
- 多次比较后,列表已序。
示例:
首先,比较数组中的第一、第二个元素值,89和45,逆序,交换位置;之后比较第二、第三个元素值,89和68,逆序,交换位置;接着比较第三、第四个元素值,89和90,已序,不变;然后继续依次比较后续的数值,直到最大数90移动到最右端为止。
再次从数组开头依次进行比较,最后将第二大的数值移动到最右第二个位置上。
之后就继续多次比较,直到所有数据已序。
代码实现
伪代码:
python实现:
java实现:
算法分析
对于所有规模为n的数组来说,该冒泡排序版本的键值比较次数都是相同的,次数:
$$
C(n) = \sum_{i=0}^{n-2} \sum_{j=0}^{n-2-i} 1 = \sum_{i=0}^{n-2} [(n-2-i)-0+1] = \sum_{i=0}^{n-2}(n-1-i) = \frac{(n-1)n}{2}
$$
键交换次数取决于特定的输入。最坏的情况是遇到降序排列的数组,这时,键交换次数和键比较次数是相同的。
$$
S_{worst}(n) = C(n) = \frac{(n-1)n}{2}
$$